《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为何广招批

HTTP://WWW.XL365.CN2012-06-04 16:49来源:心灵咖啡

近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社评,标题叫《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该文从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被宣布开除党籍说开,指出中国目前不具备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因为中国官员没有实行高薪养廉,因为中国普遍存在潜规则等等。

站在中立与客观的角度看,《环球时报》对腐败现象本身的分析并不无道理。但是文章表达的态度与逻辑是可以理解而不可接受的,似乎在为腐败现象的存在寻找借口,而没有为解决问题寻找出路或提出建设性意见。

是的,腐败现象无论在古今还是在中外,都一直存在,目前还尚未能找到一种可以完全清除腐败现象的机制。明朝时代的朱元璋,特别痛恨官员腐败现象,在其数次的反腐战役中,不止一次大规模屠戮官员,甚至不惜殃及无辜并一度造成官员缺失的尴尬境地,但也未能有效清除腐败现象。即使在美国,也出现过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事件。

《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一石激起千层浪,广招批驳,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一、心理学角度

这篇文章挑动了人民大众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时下的权力寻租、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贫富差距拉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早已在人们心中埋下愤怒的种子,人民大众对政府的行政职能、行政作风和公共管理能力都十分不满,而这篇文章虽从事实出发,对腐败现象本身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并未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给读者的感受是有为腐败本身开脱罪责的嫌疑。同时,它只分析了腐败的外部成因,缺乏从腐败行为的主体人的自身寻找原因。

关于人性善恶,在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性恶》),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他还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荀子 性恶》)荀子认为人之性是好利多欲的,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物质利欲的追求,决定了人的性恶。其弟子李斯、韩非子皆是性恶说的支持者。尤其韩非子,更是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并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定纷止争。在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犯下了“原罪”,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出生即有深重的罪恶。中世纪著名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始祖犯下的罪是世代遗传下去的原罪,人的自由意志从此被罪恶所污染,完全失去了上帝造人时赋予的择善避恶的自由选择能力,恶性成为不可避免的人的本性。

因此,社会治理就需要完善的制度来制衡人的公权力和私欲,即以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来制约本我的贪婪,但仅仅依靠道德的自律也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更多需要的是诉诸制度和法律的途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传播学角度

按照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来看,《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广招批驳也在情理之中。“沉默的螺旋”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这时,人们已经不以中立立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传播的导向了。这篇文章由于没有掌握好舆论的导向,所以基本是被一边倒的意见所批驳。 事实上,为了应对人民大众的反应与呼声,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积极的行动。“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10个方面腐败问题”就是中央的对此次媒体做出的积极响应,并着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制度、推进改革等等。

不管怎样,《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作为一个引子,再次引发了人民大众对腐败现象的争论,并引起了国家高层对此问题的重视,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但实际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开班信息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启心理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2015年面授班招生

全方位辅导:含考前串讲、试题分析、应试指导、模拟考试等。
(国考委师资班)2013下半年周末班、脱产班招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投诉建议 | 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