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著名心理专家曾奇峰教授来济南讲学期间,小舟就许多女性关心的问题专程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并就有关问题与曾奇峰教授进行了探讨。
先处理好心情 才能做好事情
女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很多时候很难控制情绪,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这个问题,曾教授认为:“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
女人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这就要探寻一下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比较多的原因是在童年时期学会太多控制自己情绪的方式,这样反而让自己处在一种容易失控的状态,如果在成长经历中学会了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那情绪就不会轻易爆发,也不会达到控制不住的程度。也就是说,平时就要注意情绪疏导,不要积累太多的负性情绪,让自己处在可控状态,就不会出现失控的情况了。如果平时不及时疏导,负性情绪积累到控制不住的程度,就会感到不发泄会憋死的,那时如果强忍,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恰当地表达一些情绪,让负面情绪有个出口,这样可以避免身体上的疾病。
女人如何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对这个问题,曾教授说,人生是需要设计和安排的。从专业角度来说,女人要多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自己的愿望,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过去的生活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过去的经历把自己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这种了解可以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指导。
女人如何建立自信?自信是建立在实际行动之上的。比如说,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满足了自我需要,取得了物质与个人成长方面的成绩,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都可以获得自信。自信可以从小的方面培养建立,比如,我可以做一手好菜,可以穿得漂亮一些,工作上取得小的成绩,这些都可能被人夸耀和赞美,经常获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自信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女人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与做人的心态是一样的,人对自己有个基本的满意度,比如,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和自己的状况有基本的接纳和满意,有适度的进取心,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心情就会抑郁,比较容易生病,就像人的情绪不好,容易感冒一样。
向老公最好的男性朋友学习
从男人的角度,妻子用何种形式与丈夫相处,才是更有效的方式?曾教授说,向老公最好的男性朋友学习。为什么呢?老公最好的男性朋友对他干涉不多,而且支持他宽容他,在一起谈论和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如果妻子在婚姻里有一部分是用这种方式与老公相处的,当然不是全部,那老公会觉得妻子是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反之,对于女人亦是如此。人天生具有扮演多重角色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身份是多重的,如果只扮演一种角色,自身也会得不到满足。
夫妻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夫妻关系也是合作关系,不管关系是好还是坏,双方都要经常反思,从自身找原因,想想自己对婚姻关系贡献了什么?贡献的是积极因素?还是消极的因素?然后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如果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夫妻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说,交流的数量可以提高交流质量。一位女咨询师曾经说,她与老公的相处中,她总是等着老公发现自己的需要,希望老公主动关心自己,而自己从不说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她认为,如果老公爱我,他就应该知道我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主动给我。但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教训,这位女咨询师得出一个结论:男人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动物。在以后的相处中,她主动与老公交流,把自己的需求和希望说出来,老公也愿意满足她的要求。
夫妻吵架时,妻子总爱翻旧帐,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夫妻之间可以制定个吵架规则,规定好吵架时间,地点,内容和处罚办法。比如,每周五吵架,时间限制20分钟,按照吵架内容开吵,如果一方违反了规则,夫妻间可以做一些好玩的处罚游戏,这种吵会比较好玩,不会伤及夫妻感情。
有些妻子为什么总想控制丈夫?一般来讲,想控制丈夫的女人缺乏安全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自信。如果自我安全和自我价值感好的人,是不需要控制别人来满足和完成的。夫妻间要避免积累太多的负性情绪,更不要形成掠夺关系。如果女人过于控制和掠夺男人,就违反了“欲擒故纵”的原则,反而会失去男人。
女人需要有异性朋友吗?一个女人如果一生只与老公打交道,那她不是一个成长很好的女人。女人在职场和社交圈可以获得很多营养(与男人的非亲密关系),这种营养是对心灵的滋养。与男人相处过近和过远都可能出问题,过近有可能导致某种固定关系的破裂,就意味着冒险。
孩子是女人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孩子是妈妈最好的心理咨询师。经常与孩子交流,多问问孩子是不是妈妈管得太多?需要妈妈做些什么?不希望妈妈做什么?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交流的过程中,在语言表达上要用征求意见的口气。如果妈妈过度控制孩子,会导致孩子的无用感。妈妈过分替代孩子做事,就如同阉割了孩子的功能一样。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妈妈?妈妈所做的事情不要阻碍孩子的成长。也可以想想自己曾经希望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自己希望父母怎样做?人有两种成长轨迹,一种是上升的趋势,一种是下降的趋势,而决定这两种轨迹的人就是父母,合格的妈妈会抓住孩子的优点,忽略缺点。孩子的每次成功,妈妈都会鼓励,这相当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奠定了一个基础,积累多了,孩子越来越积极向上。也有的妈妈总是抓住孩子的弱点不放,会无意识地放大这种缺点,对孩子是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对待孩子的缺点,心理学上有五字真言:温柔而坚决。
“完美”妈妈如何教育孩子?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所以,对这种“完美”妈妈来说,真正的完美应该是学些心理学,为了孩子,同时也为了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