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在中文里历来不是什么好听的说法。从传统上看,它乃是一种“过度”的消费,接近于浪费。奢侈品自然也不是什么好的概念,它似乎是一种昂贵和毫无用处的东西,让人觉得反感。
在计划经济时代,奢侈更是一种近乎罪行的事情,奢侈品也是受到无情的批判和否定的东西。记得当年有一部电影《钢铁巨人》,电影中有一名技术员叫梁君,此人思想问题严重,其标志之一就是喜欢喝红酒,最后走向了堕落。红酒就这样打上了可疑的烙印。那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已经压到了最低,除了果腹求饱、穿衣遮体之外,其他的消费似乎都是奢侈品。
人生还是需要一点点奢侈品的
这里的启示在于,人生并不仅仅是果腹求饱,也不仅仅是对于宏大目标的追求,也需要一点点奢侈品作为日常生活的点缀。
看起来无用之物,其实自有其“无用之用”。奢侈品的意义就在于从一般的日用品中超拔出来,它的交换价值远远高于使用价值,象征的意味远远高于实用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像西晋的石崇等人那样过度地奢华,靠剥夺别人来满足自己,但适度的奢侈还是自有其道理的,这并不是经济的理由,其实自有一种精神的需求在。《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到了那样的窘境,过年前还不忘给女儿买一根红头绳,足见在物质最匮乏的时候,人也还需要一点点奢侈品。
一个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是路易威登举办的名叫“旅行的艺术”展览,开幕那天,我随着长长的队伍,站在雨后天安门广场边上,习习晚风吹来松树和雨水的清香,西天上火红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广场。很多人拿着请柬排着队,仰望着辉煌的国家博物馆,静静地观看展厅里一件件从岁月中走来的物品:为丛林探险家生产的藏在旅行箱里的折叠床、为1931年第一次欧亚大陆汽车拉力赛定制的装备箱;为作家定制的丛林书写箱……你已经看不见那个曾经做它和用它的人,然而,那一段生命确因为它而留存……正如安吉丽娜.朱莉在一支广告中说:“一段旅程可以改变一生的轨迹。”无论是那个因为收养了柬埔寨孤儿而令她改变人生想法的地方,还是那些勇敢探索着海洋、新大陆、和外太空的人,哪一个是赤身裸体什么都不拿去到的吗?
另一个展览是因为《芭莎艺术》,我有幸前往威尼斯,看这个创立于1893年,已经历经百年的当代艺术双年展。每天坐着名叫“水上TAXI”的白色小艇,乘风破浪地穿过威尼斯大小水道,天空上飞着海鸥和金色的云霞,两边是圣乔治修道院、圣马可大教堂……穿过一座座巴洛克风格的小桥,到处都是私人基金会美术馆。在绿树参天的Giardini公园主展场,当代艺术正以不可想象的形式,表达着人类当下的思维:将战争坦克推翻,用它震天咆哮的轮毯当做跑步机;用铺天盖地的色彩和图案,让你在现实中迷失;通天的竹楼、燃烧的蜡像……无论多么怪诞的想法,在这个城市,没有人去批评谩骂他们的存在,反倒是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无论乘着私人飞机前来的超级富豪,还是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每一个人都在静静地观赏,并独立思考。
也许这才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真正的原因吧?不批判不愤怒,不以价格去攻击它存在的意义,一个好的时代,难道不应当是一个宽容的时代吗?用一个叫某美美的人,来向公众误解那些百年不懈追求精湛工艺和传承伟大传统的品牌,真的很有正义感吗?
真正的奢侈品,不是罪恶,它只是人们用心制作的物品的艺术。你永远不能赤身裸体地度过生命里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你需要一个戒指、一部车子、至少也有一双鞋子和衣服,去到你人生中的另一个地方。你愿意看到它的什么,是你的权力,但是,你永远不能去否定它的意义:几代人用一只表、一只包、一个箱子来表达所有的技艺和情感,去铭记历史和传统。
对于喜爱着它们和以它们为事业、生意的人们来讲,在这个充斥着怀疑和仿冒的时代,一群人静静地用手、用心、用一生去制作着美丽的物品,用美好的想象去陈列橱窗中美好的一隅,让它能够流传着美丽的故事。无论你我是否能够拥有,它的奢侈在于,永远敢于相信和创造,物质之上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奢侈品的变味
奢侈品被正名是近几年的事,它变成了优雅、高贵、魅力的象征。所谓的国际奢侈品品牌都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大幅的户外广告推介奢侈品的品牌,而专卖店也极尽装饰之能事,弄得千奇百怪。许多女人为了名牌皮包节衣缩食,也有诸多男人为了豪华汽车努力奋斗。这些物品的追求现在已经冠冕堂皇,没有什么问题了。
从经济上,买它是“拉动内需”,不再是浪费和胡闹,没有什么负罪感了。从文化上,也是优雅品位,不再是腐朽了。但今天,我们似乎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似乎没有奢侈品就没有了自己的身份和自尊,过度对于奢侈品的追求其实也有毛病。过去我们为了别人不敢奢侈,今天我们同样为了别人大肆奢侈,这其实都是过度和不得体。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在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通过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奢侈品,这种消费行为并不可取。欧阳坤表示,尤其是在这些孩子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不当使用价值,长久下去就失去了自己创造价值的动力。而他们的思想有可能会影响几年、几十年。
我国一半的奢侈品消费者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心理。调查显示:“与众不同的感受”、“身份的象征”和“用来当礼物”是消费者疯狂购买奢侈品的三大理由。近50%的受访者表示,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既能体现身份又有面子。这些消费行为背后有着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与时代背景有关。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国人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一部分人因为害怕被他人比下去,而变得急功近利,物欲也随之放大,形成虚荣、攀比之风。这客观上刺激了国人对奢侈品的需求,似乎拥有了奢侈品才能展现个体的能力和价值。
其次,不乏有“从众心理”作祟。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周围的人都在用奢侈品时,有人为使自己不成为“异类”或遭排斥,而加入追捧奢侈品的阵营中。一些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人,在从众过程中,往往借以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吸引他人更多的关注。
再次,优势心理使然。对有些人而言,唯有价格不菲的奢侈品才能彰显他们“高人一等”的权威。这与国人重视等级观念,把拥有社会财富的多少视为成功的标志有关。我国奢侈品消费者低龄化的现象,与年轻人想借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无关系。
找到平衡是关键
如何找一个平衡很重要,我想这个平衡点还是在自己的喜欢和适合自己的性格和消费水平上。现在的消费社会山外有山,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钱少,一种品牌对我已经太贵,但对于他人可能还太便宜。
其实,对于奢侈品保持一点平常心很重要,关键是自己喜欢和迷恋,而不是为了别人拼命争取。今天面对奢侈品的诱惑,还是得随遇而安一点。
平衡,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生态平衡了,就会风调雨顺;营养平衡了,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保障;而劳逸的平衡,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的平衡,让人舒坦愉快……平衡需要一种胸怀,学会平衡,就能重新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