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一项民调显示,84%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中国青年报》的观点是“对于具体个人来说,应该意识到,其实根本不存在‘小用’”。
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以及希腊,分别有78%和69%;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的比例比较小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23%、丹麦25%和比利时28%。全球感到自己小材大用的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意大利47%,日本42%和智利41%,而觉得小材大用比例最低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匈牙利4%、捷克共和国7%和希腊9%。
调查的结果与《中国青年报》的观点,都是有益的。调查的结果,显示了国民期待;观点,言简意赅地表明国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其实,感觉“大材小用”的国人们需要深度清理“材”与“用”的关系,需要认真领会并接受鲁迅先生倡导了重视个体、强化自我的观念,不能把自己绑架在“用”的战车上。
“用世”的思想曾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亿万穷于仕途的学子心声。李白没有主政的经历不能知道他主政的得失,但是从李白诗歌可以看出李白思维中更多的是“用世”的激情,而缺少“用世”的能力,因为完美主义者不能苟且于俗世,只能生活在俗世之外,只能在人民生活富足之后给他们提供精神养料。恰恰是“须行即骑访名山”,给了李白“大材大用”的舞台和空间。
李白在形骸放浪之际尽情释放自我、展示自我,从而由“大材无用”升华到“大材大用”。对于李白,深似海的宫廷生存方式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当下,国人“大材小用”的悲叹俨然相同,国人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升官与发财之上。用这样的标尺丈量人生,忽视了生存的意义,国人在单行道上艰难爬行,必定忧郁愤懑。现实又有些凄凉,从政经商办企业需要盘根错节的关系,官场商场不能得到充分的竞争,公开透明的运作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加重了国人焦虑,让“大材小用”的哀叹之声越发响亮。
眼下,不是告诫青年“应该摒弃焦虑心态,面对逆境更不要放弃努力”,不是告诉青年“真正的成就是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只要看准了方向,踏实走好每一步,耐得住寂寞,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收获。”而是要告诉青年要活出自我,要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台湾作家杨照先生比较过大陆大学生与台湾大学生毕业后的理想,大陆学生充满政治上经济上取得成就的豪情,而台湾学生则是开个小店铺悠闲读书过平淡日子之类的想法。深入剖析,可以看到大陆学生的理想固然宏大,但是流于空洞,台湾学生的目标很切实,同时会为自己平凡生活被侵犯而起来抗争,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游行示威;大陆学生容易滋生“大材小用”的情绪,而台湾学生可能还有“小材大用”之感。
有“大材小用”感觉的人很普遍,是社会之病,表明社会焦躁,社会失常,社会失序。中央几年前提出 “社会建设”,用心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