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屌丝等词语一样,“瓷男”也是网络上一个比较创新的词语。说到“瓷”,很容易让人想到细腻精美,瓷男也正是指那些比较刚强、细腻、精致的男人,只是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变得像瓷器一样不堪一击,不但易碎,同样太过细腻,俨然没有了男子的气概,承担不了任何的风风雨雨。
“瓷男”的空间被母性剥夺和侵入
“瓷男”同样也被称为“雌男”,我们身边也经常会看到那样“柔情似水”的男子,他们似乎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之下成长起来,“不可否认, 这与中国多少年来整齐划一的教育有关,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在普通教育之下的父爱的缺失和缺位。”锦州市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王敬英分析了“瓷男”产生的主要原因。她认为,母爱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过度都“生产”“瓷男”。“由于他们长时间接触女性,很容易被限制其中,他们的空间被母性剥夺和侵入,始终在比较有范围的空间成长和发展。”
男人气质发展不充分
王敬英指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男性或者女性的气质,它们应该是相互平衡的,当男孩子身上女性的气质多一些时,男性的气质自然就会减少,因为男女的气质需要达到一种平衡。当这些男孩子带着“母性”的东西与社会、与现实对接时,一旦遇到力量型、或者有拓展型的工作时就会被“击碎”,就像精美的瓷器一样。“伪娘”这个词曾经红极一时,社会上方方面面对“伪娘”的存在褒贬不一。“瓷男和伪娘是有所不同的”,王敬英认为,他们有着相类似的地方,做事、说话与女人形神兼似,甚至完全模仿女性,“瓷男说白了就是男人的气质发展不充分”。
“瓷男”不要拒绝改变
“瓷男比较适合做一些中性的工作,像力量型或者拓展型的工作是不适合做的”,王敬英认为,扩张型的工作不适合“瓷男”,挑战性太大的职务如警察、军人等,反而可能会伤害他们,“但认识和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他们的改变不能太过强迫,应是循序渐进的”。尤其是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情况,“瓷男”自己也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弱处,不要拒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