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基层法院从事司法工作的邳州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桂晗,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意识到现在调解、审判、信访等工作领域存在诸多滞后问题,于是提出从“创新”角度切入,转变工作方法,如今取得了良好成效。
心理师疏导进法庭
2012年初,黄桂晗到少年审判庭旁听庭审,“我……我不……不记得了。”未成年被告人王某在回答法官问题时语无伦次、战战兢兢的情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样情形下的审判不仅不利于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也对未成年被告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能让未成年被告人在平和心态下接受审判?几经思考,黄桂晗在全国率先提出心理咨询师在庭审前提前介入的干预模式。
“少年庭的承办法官需要提前3天整理好文字材料,交给法院聘请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由其针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现实情况,拟定心理疏导方案。”黄桂晗介绍了少年审判心理疏导前置的具体运作方式。
据悉,在开庭审理前1小时,心理咨询师会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除了舒缓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外,还要教育未成年被告人吸取教训,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而在案件审判之后,少年庭的法官也要连同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回访,及时掌握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发展状况,避免未成年被告人再次误入歧途。
截止到目前,该院累计有87起心理咨询师介入的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再犯罪率为零。
推行无诉讼企业创建模式
邳州市是全国百强县之一,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矛盾纠纷也逐渐凸显,为更好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让企业集中精力安心生产,今年年初,黄桂晗提出了在企业中创新推行“一站一组一员”的“无诉讼企业创建模式”,即在企业设立司法服务站、车间设立司法服务组、班组设立司法服务员。
目前,该院已经为盛和木业、三合木业等5家企业挂上了“无诉讼企业”牌匾,作为首批加入试点的5家企业,纷纷选举厂内优秀党员、工会优秀工作者兼任司法服务员,在人民法院法官的指导下,为工友普及法律常识。在矛盾纠纷发生前期,司法服务员定时向上级报告,促使通过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无诉讼解决纠纷,这一举措,有效带动和影响了该市大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