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普遍认为晚婚年龄应在30岁
多种因素致其不想过早结婚
23岁的冯萱现在是吉林大学大四的一名学生,看到最近几天网上关于90后已达到法定晚婚年龄的报道后,她和寝室的同学都觉得有些不真实,“人家不说还真没注意,这一转眼我们都该结婚了,可我们还在上大学呢,有的连对象都还没找呢,更别提结婚了。”
虽说正在读书,但冯萱对结婚两个字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真正的晚婚年龄应该是在30岁左右,二十几岁正是该奋斗的年纪。“现在90后的父母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想让孩子多受一些教育,念完大学,好多人还要接着读研究生,或者读博士甚至博士后。”冯同学说,“二十几岁的人正值青春,本应该是奋斗的年龄,这么早就结婚,等于把大好的时光都白白浪费了。青春可就这一次啊!错过了可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可不想让自己后悔。”
24岁的刘伊雪目前在位于桂林路附近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虽然已和同是90后的男友相恋两年多,但还没有结婚的打算,看到网上传90后已到晚婚年龄,刘伊雪说自己觉得有些离谱。
“我和男朋友已经处两年了,我们两个还像小孩一样,平时有点事还得家长替我们操心,帮我们办。两个人连洗衣服做饭这种基本的家务都做不好,更别提在一起生活了。”刘伊雪说,“一说到结婚,总感觉和我们没关系,谈恋爱和结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的电视剧哪个不是婆媳战争的啊,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儿,再说结婚也需要很多客观条件,像房子、车什么的。我们刚步入社会,事业刚起步,还顾不得想那么多。”
社会学家:
情感多元化、社会压力大
导致年轻人倾向晚点结婚
对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朱老师称,由于情感多元化、社会压力大、结婚成本增多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晚一些步入婚姻殿堂。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大家觉得只有结婚才是两个人产生情感的最终归宿,目前社会的发展导致情感出现多元化,同居、试婚、同性相恋等多种形式使得很多年轻人不再将结婚作为唯一选择。同时,近几年来年轻人结婚所需成本和开销逐渐增多,房子、车、钱成了结婚的必备要素,这些导致很多人难以承受,所以宁愿选择晚一些结婚。”朱老师说。
心理学家:
如此定义晚婚年龄并不科学
心理成熟度够了再结婚更靠谱
对于“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即为晚婚”的说法,专业人士表示这样界定其实并不科学,能够结婚与否主要是由心理成熟度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对于晚婚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由于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心理成熟度等一些客观因素,很多90后还是不具备结婚条件的。”申主任说,“太早结婚虽然不用再为处对象烦心了,不过由于过早成家、心理成熟度不够造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小两口一吵架就把离婚放在嘴上。女孩子的工作年龄本来就很短,所以更不利于过早地进入家庭生活。而如果能等到工作、心理上都稳定后,再结婚生孩子,这样就会更加有利于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