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大家都赞同悲观情绪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悲观会使我们消极悲观,自我否定,无安全感等等。这样就给悲伤这种情绪定下了灰色的调子。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悲伤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美国韦尔斯利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朱莉·诺雷姆博士认为,并非每种悲观情绪都会造成不良后果,适度悲观甚至有益健康。
1.活得更久。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未来期望值较低的老年人可能更健康。因为对未来持有悲观情绪会鼓励人们生活得更仔细,并及早采取健康和安全防护措施。
2.婚姻更稳定。今年7月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些看似乐观的夫妻更容易离婚,因为他们把一切想象得太好,遇到问题不积极解决。另一项研究发现,怀着悲观心态、期望值低的夫妻更容易体验婚姻的美好。
3.提高效率。防御型悲观者(能预测消极后果,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的人)通常会想象将事情处理得一塌糊涂,但他们会更积极地做事,表现反而会更好。
4.缓解焦虑。防御型悲观者会过于担忧某些事情。假设他们即将公开演讲,这些悲观的人会担忧是否会说错话或不慎将水洒在讲台上。但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这些意外,将焦虑感具体化,有助减压。
5.更会理财。心理学家曾要求一群大学生玩模拟老虎机。结果发现,乐观主义者总觉得自己下局会赢,于是不断投入更多赌注,结果一败涂地;悲观主义者会根据不佳表现而减少赌注。这种悲观心理让人更有理智,财务状况更好。
适度的悲观情绪可以帮我们提前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但在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坚持适度的悲伤,这样可以们帮助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从而更好地认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