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晚婚、不婚族要宽容

HTTP://WWW.XL365.CN2014-08-26 09:25来源:未知

 

         拣尽寒枝不肯栖:渴望有个小家,但绝不“将就”

  33岁的王蓓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不光父母着急,周围的朋友们也在急着想辙,倒是她自己每天优哉游哉。

  作为一个媒体人,每天东奔西走,难得有一点闲暇的时间,出国玩了一趟。“旅游已经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一直很向往有份自由职业,想什么时候旅游只要自己安排就可以啦,哈哈。”摆出一副天真的表情,憧憬着“美梦”的“大女孩”看上去顶多二十五六岁。

  “其实单身到现在也不是我的本意啦。”王蓓坚称,自己只是一个“伪独身主义者”,如果生命中出现“真命天子”,她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

  为什么说自己是“伪独身主义者”呢?王蓓说,有两个原因。首先,单身到现在是“被迫”而为的。2007年之前,王蓓有一份甜蜜的爱情,没想到毕业刚回家乡不久,两人就分手了。回想过去,总让她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剩下来”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我们这一行,接触的人很多,也有人表达过那个意思,但是都感觉不合适。”什么是合适的呢?性格、家庭背景和价值取向应该都要合得来才行。“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既然已经“剩”到现在了,那就更不能将就了,只有遇上对的人她才会考虑结婚。

  “剩着”的这几年,职场如鱼得水。回头想想,她说,最难过的是30岁那个坎儿,可过了30岁,反倒平和了。“嫁不出去也没啥,反正又不靠男人养,还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静下来想想,发现大学同学单身的所剩无几了,研究生同学也有一大半结婚了,中学同学里离婚的都有好几对了,离婚后复婚的也有。“我都还没进门,人家都进进出出好几回了。”不过现在已然能淡定地听同学的孩子喊自己阿姨了。

  带着理想主义“闯江湖”:要么不结婚,要么一辈子

  再过几个月,何宇便要迎来自己30岁的生日。这个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男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单着单着慢慢就习惯了,甚至喜欢上了这种状态。

  帅气、阳光、和善,这是何宇给人的第一印象,再加上公务员的工作,这样一个“优质男”也会成为“优剩男”?

  “可能是受生活工作环境所限吧,接触的人太少了。”何宇说,也有不少人介绍过一些女孩子,每次他都会去坐坐聊聊,但他觉得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相亲,很难定下心来慢慢培养,见过的几个也都不了了之。“内心还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残留,希望有一天能碰到一个令我怦然心动的女孩。”

  “我妈说男人越老越值钱,不用太着急的。”何宇笑着说,虽然老妈没给压力,可他不想等到自己一把年纪时找一个小姑娘哄着过日子,还是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件事情。“找一个同龄人,一起向前走,太小的有代沟没法沟通。”他说,他会谨慎选择一个能一起过日子的人,给自己下半生一个“交待”,“要么不结婚,要么一辈子。”

  “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何宇觉得,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简单,“女人总是要找比自己强的,可以依靠可以仰视的。”为了找好男人,就把自己变得优秀,以至现在的年轻男孩子很少能满足同龄女孩子的要求,“高处不胜寒,女孩子下手早点好。”何宇严肃地说了这句话。

  说完这句她眼眶红了:希望得到社会理解

  如同上海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在无锡锡惠公园的“相亲谷”,这种民间自发的相亲场所,每到周末或者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拥挤的人潮不亚于一个春季招聘会现场。而95%以上都是上了年纪的父母人士,除了一些是为自己而来,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膝下的子女的“另一半”而来。

  年届七旬的王菊英说,除了天气原因,三年来她都定期到这个地方“报告”。但每次都是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离开。从事着一份一般女孩子少见的高端技术类工作,王菊英女儿的年薪在15万以上。说起收入的时候,老人很谨慎,生怕别人听见,“有些人一听这个数字,就跑开了。”尽管很少缺席,王菊英遗憾地谈到,“出挑的男孩子实在少。”不过,她称还会再来,就为了可能的那点希望。

  锡惠公园“相亲谷”最初的两位组织者恰好是一对夫妻。见到众人口中的“王阿姨”时,她正捧着厚厚的72本名册坐在人群中,据说本子上记录的找对象的男女已经超过5000人,这是一个让婚介所也觊觎的数字。

  “有没有最新登记的?”68岁的谢惠珍要过一本,在一旁翻看起来,看到中意的,在纸上抄下大概。她介绍,家中的闺女三十已过,是一名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忙,圈子就那么大,哪有机会碰得到对得上眼的?”

  “很多人认为,剩女都是爱挑来挑去的,这么挑也无怪乎会剩下。”听着这些流言飞语,谢惠珍的耳朵很不舒服,“我真的希望这个社会能理解、关心一下我们,很多剩下来的女孩子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们为此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就为了在工作中和男孩子一样优秀。”说到这里,谢惠珍的眼眶红了起来,悄悄地在一旁抹起了眼泪,“怎么说现在都一个孩子,没有姊妹兄弟,如果不结婚,就怕等我俩老的走了以后,她一个人太孤单。”

  采访后记:我们怎么会“剩”下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一定年纪,一定要结婚。那些过了“一定年纪”仍然“独善其身”的,则被冠之“剩”的名义。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分析剩女剩男现象时,将此归结于社会现存的一种坡度择偶状态,将男性和女性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历等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档次。一般是女就高男就低,乙女嫁甲男、丙女嫁乙男、丁女嫁丙男,剩下的就是甲女和丁男,但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结婚。国家数据来看,80、90这一段,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按说应该是男的找不着老婆,女的不应该剩下来,但由于这种坡度择偶模式,最后剩下的就是甲女丁男。

  在这个独身群体还不被认同的时代,“剩下来”,尤其是“剩女”的背后,隐隐透露着一种古老的恐惧。在传统社会中,女人大多不参加社会劳动,从小姑娘就等待出嫁,嫁人之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直至终老。虽然说,现代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有了质的改变,但流传的各种有关“老姑娘”的故事,在我们的思想中仍留有“阵痛”后遗症,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我们的父母。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都是独生子女,不少还是宅男宅女,社会交流很少,家庭沟通也因为工作地域、理念差异而缺失,往往到了一个时间节点,会看到父母集中给孩子找对象,结果对孩子形成太多压力,最后导致‘被剩下’。”全国婚庆行业协会副主任、无锡市婚姻行业协会会长周安琪说。而“剩女”比“剩男”承担更多的社会压力,她们年过28就算“剩”了,她建议,“剩女”自身适当地降低标准是其一,“瑕不掩瑜”,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有放手意识,“婚姻终究是孩子的事,父母没必要过多干涉。”

  周安琪发现,近年来,80后“剩男”、“剩女”说也催生了一批90后“恐剩族”,在无锡的华庄、雪浪等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是踩着生日节奏(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这一年),预先到婚介所留名登记。

  “还有就是期待社会伦理的改变。”在北欧国家,所有的伴侣当中大约只有一半进入婚姻,在美国和法国,所有的家庭中有四分之一是单身家庭,处于这样的社会中,所谓“剩女”和“剩男”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据无锡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无锡青年初婚的结婚登记年龄普遍推后,“晚婚”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无锡人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9.5岁,其中男性突破了30岁大关,达到30.5岁,女性则达28.6岁。因此,现在二十八九岁女性保持单身,在无锡并不少见。从女性20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到28.6岁的平均结婚年龄,正在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拉远了子女与父母的距离,同时也在冲击着中国上千年的婚姻家庭观念和中国的人伦观念。而这一过程仍在继续,并将持续。单身和婚姻一样,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社会于这样的“她们”,最小的帮助首先应是宽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开班信息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启心理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2015年面授班招生

全方位辅导:含考前串讲、试题分析、应试指导、模拟考试等。
(国考委师资班)2013下半年周末班、脱产班招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投诉建议 | 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