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孤独症效果好

HTTP://WWW.XL365.CN2014-09-12 10:33来源:未知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问题

  小女孩鸣鸣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儿。刚进入院时,鸣鸣只有3岁。院内医务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不会恰当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不善言笑,喜欢独处,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在鸣鸣入园后,我们利用音乐能涉及的多种情景功能,适当地选择了一些音乐(如《我有小手》、《动动小脚》、《火车开来了》等乐曲)来评估她各方面的表现:如情绪的稳定性、情感体验、听指令、与同伴的交往、运动能力等。我们发现,鸣鸣听到音乐时,情绪会相对稳定,但是不愿做模仿动作,即便老师引导鸣鸣做模仿动作,她也经常拒绝。在与人交流方面,鸣鸣不能用语言表达所做的事情,只会讲单字句,发单字重复的音。进一步观察发现,鸣鸣不能听从老师的简单指令,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此外,她还存在情感不稳定,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像鸣鸣这样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常被形容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遥远而孤独。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以儿童自幼开始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孤独症儿童与人的交往,干扰他们心身的健康发展。

  以音乐治疗拉近孤独症患儿与普通孩子的距离

  为了拉近孤独症患儿与普通孩子的距离,根据院内实际情况,结合各个孤独症孩子的评估情况,运用音乐治疗来帮助他们改善症状,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凡和音乐有关系的活动,都可以列入音乐治疗的一部分,例如音乐与动作、音乐游戏、音乐冥想、音乐画画,以及唱歌、听音乐、弹奏乐器等等。无论是被动式的听音乐,还是主动式的音乐参与,不同种类的活动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有各的功用。

  音乐是孤独症儿童所喜爱的,除了舒缓情绪外,音乐也能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强化物,可以使单调的训练模式变得有趣。反复听音乐,等听习惯了就会成为孤独症患儿生活必备的一部分,当然这和孤独症固定行为的特征有关。基于这样的特征,到该听音乐的时候不放音乐,孤独症患儿就会要求听音乐,我们就利用这个“动机”来要求他学习,学习之后就立刻放音乐作为增强物。有些孤独症患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可以给他听喜欢的音乐以使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接着进行教学,并在他适当的学习之后,音乐再出现,就可以增强所学的内容。

  除了上述被动的实施音乐治疗,我们还采取主动音乐治疗来影响孩子。主动音乐治疗主要是透过音乐的创作或配合音乐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绪感受。对于那些对音调特别有兴趣的孩子可配合做语言的教学,譬如,有的孩子用一般的语调去教他说话,他不肯模仿学习,可是如果用他喜欢的音调来说,他就肯模仿学习说话。经由主动的音乐治疗活动后,患者对自己肢体活动和各方面能力的控制得到了增强,他也会陶醉其中而获得成就感。

  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康复学、音乐学为一体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是以音乐的心理现象、情绪现象、生理现象、物理现象、行为现象,以及结合其他康复和心理的介入手段来实现治疗目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开班信息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启心理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2015年面授班招生

全方位辅导:含考前串讲、试题分析、应试指导、模拟考试等。
(国考委师资班)2013下半年周末班、脱产班招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投诉建议 | 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