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农民父亲对孩子念书绝望?
“知识改变命运”成就了香港首富李嘉诚,为何却无法满足一个农民父亲让儿子富裕生活的小小愿望?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一时语塞,可是回头审视一下我们的社会,答案又是如此犀利而刻薄。
城乡的差距并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几个字,也不是弯曲乡路的距离。农村的孩子想走入城市,要么付出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努力去考学,要么走入城市职业低端行业,成为打工者或者农民工。如此看来,城乡差距不仅是有形的地域差距,也有无形的等级差距。韩胜利千辛万苦考入大学,终于可以溶于城市生活中,然而毕业后既没有背景有没有人脉,孤零零的在城市的一隅漂泊,工资等于农民工,勉强在面子上算是白领工作者。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把一个努力上进的青年培养成了社会中艰难立足的小白领?是大学荒废了他的栽培,还是社会否认了他的能力?大学,曾经是无数老百姓看来高不可攀的象牙塔,现在却不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品。各专业毕业生批量生产,提高的只是大学的收益,而非学生的素质和学术的贡献。难怪韩胜利接受四年教育后,只能迷惘的面对不熟悉的城市社会。
知识从来不等于金钱!
几年前,很多人就在感慨读书不如下海,甚至用大学毕业后的高材生反而进了高中毕业就开始打工的“高财生”同学公司里打工的极端例子,更深的刺激人们对读书的迷惘。
我们首先要审视自己对待生活和成功的观念,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知识让韩胜利走入了城市,可是知识从来不等于金钱!
金钱不等于成功,金钱也不等于幸福。韩胜利的农民父亲韩陪印穷苦一辈子,可是他是村子里唯一可以写春联的人,他是村子里可以为打架者调节的人。他是一个正直、善良、对生活充满期待的人,他拥有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幸福。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不挣钱就否定大学进修。有的人,追逐的是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不要畏惧金钱的困扰,真正的投入学术进修之中吧!
职业技能时代,能力大于学历
大学毕业却不能适应社会的工作岗位,这并无需认为艰涩无道理。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工作更需要实务技能。想要在工作岗位如鱼得水,想要得到老板和同事的垂青信赖,不如在毕业后继续自我开发,掌握职业技能,让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