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XL365.CN2014-10-13 09:27来源:未知

 

 

导读:天使与魔鬼从来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当我们面对自己“天使”的一面时觉得是那样的可爱,但是当“魔鬼”的一面不断闪现时,我们应对的方式多半是恐惧、躲闪和憎恶,为什么要讨厌自己的“坏”?这种“魔鬼”的成因又是源于什么呢?

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天使与魔鬼的大小。天使很大,魔鬼很小,心理就比较健康;天使很小,魔鬼很大,心理就不健康。

只有天使没有魔鬼,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人间毕竟不是天堂。魔鬼的存在使人对危险保持警惕,一旦遇到危险,随时作出反应,逃跑,或者反击。所以,要善待心中的魔鬼,不要过分排斥。

如果天使和魔鬼一样大,内心就会很纠结,强迫症病人就是如此,出现一个想法,就会引出另一个与之相反的想法,两者互相对抗,相持不下,内耗很大,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为了消除冲突,有的人会把自己分裂为两个部分,各自为政,同时也把他人和世界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爱好的,恨坏的,维护好的,打击坏的,爱憎分明,抑恶扬善。这是偏执的表现。这种应对方式通常是有效的,但过于简单化,非黑即白。如果进入“灰色地带”,仍然会纠结。

还有一种时间上的分裂,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是魔鬼。天使出场时,一切都是好的,魔鬼出场时,一切都是坏的。这是边缘人格的特点。

如果魔鬼大于天使,魔鬼压倒天使,世界就会变成地狱。这样的人是邪恶的,他认为世界也是邪恶的,只能以恶制恶。他随时准备攻击别人,认为攻击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他抑善扬恶,以恶为善。最典型的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有的人比较温和,没有过激的行为,但观念上认同他人就是地狱,喜欢吹毛求疵,传播坏消息,对社会的阴暗面特别关注,愤世嫉俗。

为什么有的人天使大于魔鬼,有的人魔鬼大于天使?精神分析认为,与童年经历有关,特别是0-3岁。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整合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把舒服和不舒服当成两个世界,舒服就是天堂,不舒服就是地狱。这叫分裂。妈妈如果让他觉得舒服,她就是天使;妈妈如果让他觉得不舒服,她就是魔鬼。这也是分裂。如果妈妈让他舒服的时候多,不舒服的时候少,也就是说妈妈“足够好”,天使就会大于魔鬼。孩子长大以后心态就会比较好,会避苦趋乐,抑恶扬善。如果妈妈让他舒服的时候少,不舒服的时候多,也就说妈妈不够好,魔鬼就会大于天使。孩子长大以后心态就会不好,会避乐趋苦,抑善扬恶。

那么,什么样的妈妈才算好呢?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按人本主义的观点,就是满足孩子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按存在主义的观点,就是赋予孩子生命、爱、自由和意义。

赋予生命首先是把他生出来,然后让他吃好、喝好、穿好、睡好,满足他的生理需要,同时避免意外的发生,满足他的安全需要。赋予爱就是跟他在一起,处理好分离焦虑,接纳他,关注他,呵护他、肯定他。赋予自由就是尊重他,信任他,避免控制、打击。赋予意义就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让孩子能够从容地组织自己的经验,获得对环境的掌控感和自我同一性。

不够好的妈妈常常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伤害孩子,激发出内在的魔鬼:1、忽视,冷漠,遗弃,忙于工作或其它事务,没有爱的能力,“无回应”;2、打,骂,凶,否定,贬低,虐待,羞辱,恶意的逗乐,激惹;3、控制,过度干涉,“标准化教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开班信息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启心理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2015年面授班招生

全方位辅导:含考前串讲、试题分析、应试指导、模拟考试等。
(国考委师资班)2013下半年周末班、脱产班招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投诉建议 | 公司地址